8月8日是第17个“全民健身日”。正逢暑假,厦门的民办体操俱乐部也迎来众多小学员。从“吃苦项目”到“快乐体操”,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以非专业的姿态接触体操这项运动。这样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?近日,记者走访俱乐部训练现场。
孩子们正在进行体操基础训练。
当日下午,还有十来分钟才到上课时间,6岁的女孩“布丁”,已经蹦蹦跳跳地进馆了。她在妈妈的陪伴下快速换好训练服,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爬上了双杠,兴奋地跳上又跳下。“布丁”的妈妈杨女士说,女儿已经训练了近50节课,身上都练出了“腱子肉”。
记者在馆里看到,整体内部空间虽不大,但配备平衡木、单杠、蹦床、吊环等标准器械,以及弹簧软垫、肋木架等专用辅具。当日下午,还有十来个和“布丁”一样坚持训练的孩子,大部分是5岁到10岁。
“暑假期间,每天大约排3节课,每个班大概8至12人,相比平常,部分孩子会选择在暑假里每周多加一节课。”厦门精英体操俱乐部负责人马林告诉记者,俱乐部今年4月开办,是厦门目前仅有的一间民办专业体操俱乐部;学员大部分是女孩。
展开剩余57%“列队!准备好!”教练梁梦瑜曾是专业体操运动员,在她的口令下,“布丁”和其余5名小女孩正式开始了课程:小猫爬、狗熊爬、跳箱子、前滚翻、肋木架倒立……一个半小时的课程里,孩子们根据指令完成了动作,有的累得精疲力尽,训练服湿了一半。
观察
“苦项目”其实有点甜
在许多人固有印象里,体操脱离不了苦、累、伤病、长不高等“标签”。如今,却有众多孩子上门参加体操班。这样的转变从何而来?
几个月前,把女儿带进体操馆时,“布丁”妈妈杨女士对这个项目了解很少。“几节课下来,我们都发现了这个项目的魅力。”杨女士说,训练课过后,“布丁”有时会一边照镜子一边骄傲地说:“妈妈,我又学会了一个新动作,我真的很棒!”杨女士还发现,女儿除了更加结实、健壮,心态也更自信了,“以前,她‘玻璃心’,抗挫折能力不强,爱哭。训练改变了她,让她在吃苦中学会了努力。”
据介绍,以往业余体校主导的少儿体操训练,重在选拔竞技人才,训练强度大,给人“苦项目”的印象,如今社会俱乐部的少儿体操则注重让孩子们通过体操锻炼身心,收获快乐与成长,训练循序渐进,氛围宽松有趣,也更容易被家长们接受。“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体操是一项很好的运动,可以让孩子的协调、柔韧、力量得到全面启蒙。”马林说。
记者还了解到,业余练习体操的学员,可以通过考级、比赛达到相应条件,申请运动员等级证书。此外,随着能力的发展变化,不少学员“转项”了——他们将体操习得的能力,“迁移”到技巧、健美操、球类、田径等项目,取得新的成绩。
市少儿体操锦标赛、体操等级考试等比赛活动的筹备和举办,也在逐步推动业余体操进一步发展。相关报道显示,2024厦门市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,就吸引了全市200多名运动员参赛。
(文/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实习生 陈欣怡 图/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)
发布于:福建省景盛配资-股票配资推荐-股票配资免费-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