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前,Young剧场内奏响的《钢铁洪流进行曲》引发全场共鸣。上海交大附中、杨浦高级中学等三所“民乐项目一条龙”高中的学生联队与教工乐团师生同台演绎的恢弘旋律,不仅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技艺,更揭开了杨浦区艺术“一条龙”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图景。当日,“向美而行 浸润成长”杨浦区中小学生音乐会暨美育浸润行动成果展示在Young剧场上演,这场音乐会正是该体系历经多年建设后的成果集中亮相,而舞台之外,更记录着美育浸润下的成长轨迹。
艺术“一条龙” 贯通成长路, 杨浦区中小学生音乐会背后的人才培养密码
政策锚定方向构建贯通培养体系
杨浦区艺术“一条龙”建设的深耕细作,源于对国家美育政策的精准落地。作为贯彻《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》与新修订的《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》的核心举措,该体系以“龙头校引领、学段全覆盖、门类多元化”为特色,打破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学段壁垒。

目前,区域已形成“高中龙头带动、初中夯实基础、小学启蒙兴趣”的阶梯式培养格局。以上海交大附中为例,该校不仅是民乐“一条龙”的龙头校,更在2023年与杨浦区少年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牵头构建戏剧“一条龙”体系,联合十几所中小学形成“龙头-龙身-龙尾”的人才梯队。这种贯通模式让艺术培养实现“无缝衔接”,正如跨学段合唱联队演绎的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,从小学到高中的声音接力,正是体系化培养的生动缩影。参与其中的交大附中学生唐邱梓在参演后坦言,“在‘一条龙’项目的排练和演出中,角色传递的‘以小家护大国’情怀,让自己对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知”,这份成长感悟,正是体系化美育育人价值的直接体现。
多门艺术并行孵化特色品牌项目
在“一条龙”体系支撑下,杨浦已培育出民乐、合唱、戏剧、管乐等多个特色艺术门类,形成“百花齐放”的发展态势。
民乐领域,三所龙头校组建的联队成为区域名片,而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作为体系中的核心枢纽,30余年培养十万余名学生,蝉联五届全国艺术展演一等奖,其原创作品《浦江新声》引入AI智能乐器,实现传统与科技的跨界突破;戏剧板块同样成绩斐然,交大附中校园剧《英雄之名》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一等奖,《成长・英雄儿女》摘得市级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,背后是少年宫专业教师每周进校指导、上戏教授工作室提供高端支持的体系化保障;西乐方面,控江中学行进管乐团、少年宫管弦乐团等市级艺术团,通过学段贯通培养,持续输送优秀人才,在各类展演中屡获佳绩。

而在合唱领域,“一条龙”体系的育人成效更为直观。十五中学孙老师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,深刻感受到体系带来的变化:“‘班班有歌声’活动依托‘一条龙’的普及性培养,让合唱走进每个班级。现在明显能看到,合唱让班级更团结,学生在协作中学会倾听与包容,集体荣誉感转化为学习生活的自觉担当”,这种从艺术实践到品格养成的转变,正是美育浸润的深层价值。
校社协同赋能搭建成长实践舞台
“一条龙”建设的生命力,在于校内培养与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。杨浦区少年宫与Young剧场的签约合作,为体系注入专业活力——这座由上海大剧院运营的专业剧场,不仅成为音乐会的举办地,更将为青少年提供剧场参观、礼仪导赏、实践演出等活动,同时为艺术教师开设素养提升课程。这种“校-宫-场”联动模式,让“一条龙”培养从课堂延伸至专业舞台。


社会资源的注入也让育人成果更加显著。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中,杨浦斩获艺术表演类一等奖20项、美育改革创新成果类一等奖8项,刷新历史纪录。不少家长在音乐会现场分享了孩子的成长:“原本担心艺术实践影响学业,却没想到孩子在‘一条龙’项目的活动中,不仅没耽误学习,还提升了责任感、合作意识与时间管理能力”,家长们的反馈,印证了艺术“一条龙”建设在平衡学业与素养培养上的独特优势。
此次音乐会的成功,是杨浦区艺术“一条龙”建设的阶段性总结,更指明了未来方向。未来,杨浦区教育局将持续深化“三个坚持”:以立德树人为核心,完善“一条龙”学段衔接机制;以创新驱动为抓手,推动AI+艺术等跨界融合;以平台搭建为支撑,扩大校社协同的覆盖面。

从课堂到剧场,从独奏到联演,从传统到创新,杨浦区艺术“一条龙”体系正以“润物无声”的力量,让美育扎根成长土壤。正如交响合唱《我的祖国》的恢弘收尾,这条贯通美育的“成长之路”,正培育着兼具艺术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苗,而学生、家长、教师的真实心声,更成为这条道路上最动人的注脚。
景盛配资-股票配资推荐-股票配资免费-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